拍卖行业正成为商品流通领域中的一匹黑马。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拍卖行业实现拍卖成交额5754亿元,佣金收入110亿元,与“十一五”初期相比,分别增长了88%和128%。从有数据统计的2001年以来,拍卖行业经营规模年均扩大15%以上。
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技术和应用环境的成熟,拍卖行业还从线下发展到了线上。
对此,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巡视员张蜀东在11月6日召开的典当拍卖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已起草《商务部关于促进网络拍卖发展的意见(草稿)》,组织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制定了《网络拍卖规程》,鼓励拍卖行业积极开展网络拍卖工作,规范网络拍卖行为,切实维护网络拍卖活动参与各方的权益。
网络拍卖异军突起
所谓拍卖,是指以公开竞价的方式,将特定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
在我国,1986年在广州恢复成立第一家拍卖企业以来,拍卖市场规模稳步扩大,行业影响力日益扩大,已成为商品流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辐射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3年9月底,我国共有拍卖企业6052家,行业注册资本总额200多亿元,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其中注册拍卖师11040人。
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发展日益深入的当下,网络拍卖逐步成为我国拍卖行业中的一股新生力量。
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介绍,2012年,拍卖企业在中拍协网络拍卖平台举办网络拍卖会近1200场,成交额11.4亿元。今年1~9月发展更加迅速,举办网络拍卖会1777场,成交额70亿元。“应用网络拍卖技术提高市场透明度、方便客户参与竞买,已成为拍卖企业的共识。”在张延华看来,加快行业技术能级提升、探索网络拍卖以及网络与现场同步拍卖的方式,是传统拍卖业在新技术时代面临的重要挑战。
行业问题亟待严治
所谓“拍卖槌下是非多”,行业中的一些问题也引发诸多诟病。
据了解,目前,拍卖行业的乱象包括“非主流”拍卖行骗取图录费、“托儿”拍场假拍顶高拍品价格、部分新拍卖行“知假拍假”等。
对此,张蜀东表示,民众对拍卖行业历来关注度都很高。总体来看,我国拍卖行业的主流是好的,大多企业的经营都是规范的。一些所谓的行业乱象,多出自一些小公司,甚至是无照公司,打着“拍卖”的招牌,从事非法经营活动。
张蜀东表示,对于上述情况,作为主管部门,商务部立场是明确的,对其进行严厉打击和纠正也是目前行业监管的重点,一旦发现问题,将严惩不贷。同时,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也发挥着行业监督和自律的作用。此外,监管工作还需会同工商部门形成合力。
张延华也有同感。她表示,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反对任何形式的“假拍”“拍假”以及暗箱操作。这些不法行为并非行业的主流。据张延华介绍,拍卖是一个三方行为,涉及到委托人、拍卖人和买受人。在这一链条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大多数人都将其归结于拍卖。但不可否认,拍卖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少数拍卖企业不按拍卖法律、法规办事,给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此,协会将加快行业标准化,组织行业企业制定自律公约;对违规企业,协会将报送商务主管部门,甚至向司法部门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