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基金跨越了政府投入的单一模式,进入了国际化的资金管理模式,这是一大进步。艺术基金的资金来源方面,政府肯定要有一定比例的投入,除此之外,应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而社会资本的积极性需要国家一定的政策支持来调动,比如说减免部分税收。资金的管理应该按照国际管理,需要专业的部门和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许钦松
“上海最近有两个热点,一是莫奈展,一是《功甫帖》争议。前者所强调的《睡莲》其实是商业画,而莫奈最具学术意义的作品是《日出的印象》;后者发展到最后,几乎没有多少人关注苏东坡那9个字的书法和文化含义,倒是追逐交锋本身了。所以我认为,面对这样的局面,如果美术界不发声、媒体不引导,不把真正的要点跟老百姓讲清楚,其结果就是导向发生偏差,这是很可怕的现象。”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文联主席施大畏
“对于特殊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应该由相关部门通过调查研究和法律维护艺术家应有的权利,特别不应允许这些作品流入私人手中并谋取利益。拍卖行的管理目前比较混乱,拍卖行也应该对作品流转、来源等担负应有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这些都亟待改进。” ――全国政协委员、西藏文联名誉主席、西藏美术家协会主席韩书力
“2013年是网络拍卖迅猛发展的一年,国内几大电商平台都踊跃地投入到艺术品线上拍卖的热潮中。近日,国内第一家微信艺术品拍卖平台‘周周拍’上线,更是将艺术品的网络拍卖炒得火热。继实体拍卖、网上交易之后,微信这一实时聊天软件的介入,让拍卖门槛空前降低。与此同时,‘野蛮生长’的网络拍卖也凸显出不少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
“现在要为中华民族文化真正正名。过去我们把它打倒在地,并且踏碎了,我们不能含含糊糊就把它打倒,又糊里糊涂给扶起来,得有一个明确的态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龙瑞
“倡议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或新建的中国国家美术馆内设立国家肖像画馆。国家肖像画馆可以成为公民教育的好场所。观看这些肖像,一个个为国家历史和文化作出卓越贡献或发挥了重大作用的人物形象呈现在眼前,犹如在读一部活的历史。”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副主任李延声
“就非官方艺术团体的冠名问题,有两个关键词:‘混淆’和‘竞争’。在他看来,一些非官方文艺社团冠名‘国家’或者‘中国’字样,会混淆社会视听。而这类机构所组织的活动出现任何不良后果,都会推到国家身上,这会给国家造成负担和负面形象。另外,如果在市场中,竞争双方因为冠名混淆而不能平等竞争,也会产生社会的负面反应。”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象群
“现在很多民间的机构、协会都是未得到国家、政府批准的,动不动就冠以国际、中国的名号,更有一些人把自己冠为‘天下第一人’,大师满天飞的现象比比皆是。然而这些冠名一般人是分辨不出来的,这就导致很多人花了上千万元买来的东西却是赝品。这极大地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降低了艺术品的档次,更是影响了中国的书画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营。相关机构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行。” ――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尼玛泽仁
“千百年来,戏曲不仅仅是我国民众主要的娱乐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重要文化载体,地方戏曲是我们民族传承下来的最精粹的文化创造,是和人民大众最贴近的艺术方式。1959年尚有360个剧种,2004年只有260个剧种仍有演出,但目前有演出的地方戏曲不到200种。以戏曲剧种最多的山西为例,1982年有48种,2012年仅剩15种。我建议各级政府通过“购买演出”来促进院团为群众多演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
“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包括乡镇文化站、文化馆、美术馆等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免费开放进展顺利,文化馆、博物馆等单位基本有了资金保障,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很多文化场所还是由于缺少资金和设备,不能正常运转。在东北,特别是黑龙江,每年6个月的采暖期往往是群众冬闲需要文化滋润的时期,而这时常常因为没有取暖资金,很多乡镇文化站被闲置。村屯作为文化建设的最基层单位,群众对文化的需要是很急迫的,因此他建议下一步加大对村屯文化设施投入的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齐齐哈尔大学校长马立群
“我建议有关部门有必要对已经改革的院团进行一次深入调研,看看改制之后它们的成效究竟如何,才能作出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的、符合艺术规律的发展决策。现在很多地方纷纷在建设音乐厅、大剧院等,除了硬件跟上,‘软件’的配套和强大才是最重要的。文化繁荣首先是创作的繁荣。”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作协副主席 唐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