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额与活跃程度的差异化
1992年8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内地首家专业艺术品拍卖公司――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成立。1993年6月,新中国历史上艺术品拍卖会“第一槌”敲响。而时至今日,无论是拍卖数额还是活跃程度,敲响第一槌的上海都不及后来者北京。尤其是从2010年以来,拍卖业以北京和香港为中心的趋势更是愈发明确。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南方(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加起来的拍卖总额都不及以北京为首的京津塘地区。我们可以通过2010年以来4年的拍卖数据来分析南北拍卖在总额与活跃程度上的差异(数据来源:AMMA)。
2010年,内地的艺术品市场可以说是爆发式增长,以北京为首的京津塘地区就是在这轮爆发式增长中取得了遥遥领先的地位。2010年春拍,京津塘地区的成交总额已接近60%,交易总额实现了31%的增长。2007年之前,京津塘地区的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也就刚刚能够和港澳台地区齐平;而到了2010年春,这一地区的总成交额已是港澳台地区的2.5倍,并且在中国书画拍卖中占据了极大的优势,56%的中国书画上拍量,贡献了75.31%的书画拍卖成交额。
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在京津塘地区开始大步扩张之时却不见任何起色,市场的活跃程度也非常低,两地这一季分别推出了26场、5场,少于以上两地区专场数量。成交总额仅占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的6.75%和1.90%。
到了2010年秋,根据数据统计,各个地区的成交总额都有超过了80%的增长,在这个令人吃惊的数字面前,京津塘地区的增长达到了89.18%,单单一季的成交额就达到了227.34亿元;事实上,这一季,以上海、杭州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终于也开始了爆发式的增长,达到了惊人的285%的增幅,总额为64.68亿元。但是因为春拍表现不佳,与京津塘地区的巨大差异已经无可挽回。
2011年,以北京为首的京津塘地区拍卖规模进一步扩大,各类拍品交易总额为566.72亿元;而长三角地区总额为159.30亿元,珠三角地区为35.53亿元。根据统计,仅书画一项,京津塘地区成交量达90,207件,占中国书画总成交量的50.02%;成交额为359.98亿元,占全国书画总成交额的61.97%。以2011年春拍为例,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在拍卖专场数量、作品上拍量、成交量和成交总额上均比2010年春拍有所增加:成交总额为40.05亿元,比2010年春增加了23.25亿元,增幅高达138.41%。但与京津塘地区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京津塘地区仅书画一项成交额就为291.11亿元。
经过了2010年和2011年的爆发式增长,2012年整个拍卖市场遇冷。京津塘地区受创尤为明显,市场份额由上一年度的58.90%下降至52.44%;拍卖总额为26.58亿美元,相比2011年减少26.96亿美元,降幅达50.36%。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在交易总额上也各有下降,只不过没有京津塘地区幅度如此之大,所以它们各自的市场份额反而有所增长。这就意味着南北拍卖的总额差距正在缩小。
到了2013年春拍,各地拍卖出现回暖,京津塘地区的市场份额也由2012年春拍的50.28%提升至52.61%。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市场份额则呈下滑状态,分别由去年春拍的10.03%下降至本季度的5.65%,从去年同期的7.15%滑落至4.20%,并且在拍卖规模上也均呈下滑态势。
之前评选的2013春拍十佳城市中,北京、香港、上海、广州雄踞榜单前4名,分别代表京津塘、港澳台、长三角和珠三角四大拍卖地区。地处长三角的杭州和南京紧随其后。而北京凭借137.13亿元的总成交量遥遥领先其他城市,而且活跃程度也远远高于其他城市,有636个拍卖专场。而排名第三的上海只有163个拍卖专场。其中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总体来看,南北拍卖在总额和活跃程度上的巨大差异短期内是绝对不会消失的,但是从2012年开始,各大拍卖行纷纷开设分店,在长远上肯定会对这种情况造成影响,我们会在下文中具体分析。
二、高价拍品的诞生
南北拍卖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交易总额和拍场数量上,还体现在高价拍品的出现上。长久以来大家都习惯了“大部头”的东西都是在北京和香港上拍。2010年春拍,高价拍品前20名里面只有1个是南方拍卖行产生的,是第9位的上海天衡,而20席里面北京的拍卖行就占了15席。
到了2011年,以春拍为例,15件亿元作品中,北京地区共有9件;2011年春中国艺术品拍卖高价T㎡P100中,北京一地就占了68席。而到了2012年秋拍,前20排名里,上海的拍卖行占了3席,北京的则是12席。2013年北京的拍卖行还是12席,但是却没有南方拍卖行的身影,剩下的8席都是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出的。
三、拍品风格流派的差异
因为藏家资源和画家资源都具有地域性特性,所以各地拍卖行也都有各自的主营方向。比如西安的拍卖公司就多经营长安画派的作品,本地藏家也都对长安画派和一些本地画家的东西有更高的认同感。而像京津画派也在天津和北京两地有较多的研究和梳理,岭南画派则在广东一带影响力更大。
但是这种地域化的差异正在逐渐消失,如今年春拍广东本地新成立的广东崇正重点推出“粤雅――岭南名家书画”专场,成交率达到93%,成交额超过1亿元。其中,黎雄才的《迎客松》以402.5万元拔得专场头筹。与此同时,老牌的广州华艺国际也推出了“岭南名家书画专场”。但是今年春拍黎雄才的个人拍卖纪录却是北京荣宝创造的,他的《长青不老松》在北京荣宝以8960万元拍出,是今年春拍的第二高价。
南京经典拍卖公司书画部负责人王晓磊也曾对媒体表示说:“尤其是在最近一年中,越来越发现,全国各地都在拍卖林散之的作品,这不再是南京经典拍卖的专利了。而在对客户资源的争夺上,要预定客户所有的行程和住宿,大大增加了拍卖的成本。”
而随着拍卖行对外扩张的开始,这种具有地域性的拍卖风格会更快消解,好比中国嘉德的优势项目是中国书画和明清家具,随着香港嘉德的成立,这两个优势项目也会被推广到香港,已经不再是北京地区独有的优势了。
四、正在融通的南北拍卖
随着拍卖行的扩张,消融不仅仅是带有地域特性的拍品,还有各地市场份额、活跃程度等一系列的变化。2012年,嘉德和保利相继在香港举行首届拍卖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北京地区的拍卖份额。港澳台地区也正由于嘉德、保利等拍卖行的加入使得2012年秋季拍卖总成交额增加至71.44亿元,占全国总成交额的24.27%,同比2011年秋提高了8.24%。而与此同时,北京地区却面临着交易额的大幅度下降。
国际拍卖行苏富比率先入驻北京。在2012年快要结束的时候,北京匡时又宣布与上海恒利合并,这意味着北京匡时也得到了部分上海拍卖资源。而到了2013年的春拍,香港保利实现了5.61亿元的成交金额,香港嘉德取得了2.35亿元的成绩,两家拍卖公司占据了香港地区增涨金额中69.91%的份额。
对于今年的上海拍卖市场来说,最大的变数就是佳士得的入驻。2013年4月9日,佳士得拍卖行宣布,上海市政府已批准成立佳士得拍卖(上海)有限公司,可从事艺术品拍卖和拍品进出口等业务。这意味着,改革开放以来的首家外商独资艺术品拍卖公司诞生。其实,佳士得很早就有了北京代表处,在北京永乐拍卖获佳士得商标授权,但是最后佳士得却选择了落户上海。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上海市政府给予了非常大的政策扶持。今年,佳士得最受关注的就是圆明园兽首的无偿“捐赠”。2013年4月26日,佳士得拍卖行的最大股东法国皮诺家族宣布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鼠首和兔首,这也被普遍解读为旨在修复同中国政府的关系之举。早在2009年2月26日,就在佳士得拍卖行不顾中国政府抗议,强行上拍圆明园兽首3天后,中国国家文物局就出台了专门针对佳士得拍卖行的文件《关于审核佳士得拍卖行申报进出境的文物相关事宜的通知》,严格限制佳士得拍卖文物进出境。
佳士得内地首场拍卖于2013年9月26日在上海静安香格里拉酒店举行。此次首拍共有42件精选拍品,涵盖亚洲当代艺术、欧洲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美国战后及当代艺术、瑰丽珠宝及翡翠首饰、精致名表、珍稀名酿及装饰艺术等多个类别,总估价1亿元。但是佳士得拍卖行还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限制,暂时不能从事文物拍卖。短期来看,佳士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上海的交易额。虽然程度非常有限,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次佳士得入驻上海,一上来就从培养藏家入手――佳士得美术学院推出了一系列讲座和论坛,还有私人洽购等多项活动。从长期看,这对整个上海拍卖生态环境的改善将起到积极作用。